渝教办函〔2009〕35号
各区县(自治县)教委(教育局),各中等职业学校:
现将《重庆市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日
2009年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要点
2009年重庆中等职业教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和全国、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精神,以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制定《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和建设三峡库区职业教育与培训试验区为契机,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坚持统筹管理,内涵发展,质量提升,主动服务的指导方针,为建设西部职业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技能人才中心打好基础。
一、加强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统筹管理
加强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统筹管理。在学校设置、专业建设、课程教材、招生学籍、学生资助、师资建设和质量评价等方面逐步实现“一体化”。建立健全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系统和学籍管理办法,进一步做好与资助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学籍管理系统的对接工作。积极协调市级有关部门,出台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和管理办法。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收费管理,统一“四类”学校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应急制度,完善突发事件处理预警预案体系。
二、扩大优质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
扩大优质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完成教育部下达的20.5万人招生任务。拓展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对象和服务范围,积极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和返乡农民工,特别是要把招收返乡农民工作为今年招生工作的重要任务。
加强招生过程管理,进一步规范中职学校办学行为。深化“定学校资格、定招生计划、定专业设置、定招生成本”的四定办法。开展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办学资质登记工作,参与中职学历教育招生的学校控制在290所以内。清理整顿中职招生队伍,建立中职学校招生人员审查备案制度。加强招生广告的监督管理,建立招生广告审查备案制度。切实整治无序竞争、买卖生源行为,重点整治违规设立校外办学点和违规挂靠办学,促进招生秩序进一步好转。
三、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组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机制。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组织开展达标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水平评估。建立跟踪反馈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制度。筹备召开重庆市首次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会。
深化职教办学模式改革。深入推进“园校互动、校企融合”模式,召开“园校互动、校企融合”办学模式经验交流现场会。深化“城校互动、资源共享”模式,举办重庆(永川)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论坛。推进“产教互动、集团发展”模式,组建2个行业职教集团和2个区域职教集团,召开中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经验交流会。推进“城乡互动、联合办学”模式,建立“一圈”优质学校对口帮扶“两翼”薄弱学校制度。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导11所中职学校深入开展试点工作。完善学生企业顶岗实习制度,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和学生实习保险制度。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预测服务机制,启动重点专业和示范专业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标准化。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收优秀应届中职毕业生实施范围和规模。启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重大课题研究,加强对科研课题的立项和管理。积极推广中澳(重庆)职教项目成果。
健全“政府统筹、部门联动、社会支持、学校参与”的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长效机制,形成“普通高中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教育制度。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管理办法。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专家库和题库。举办好重庆市第二届中等职业学校师生技能大赛。指导区县、行业企业和学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精心组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力争保持西部乃至全国领先水平。
四、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继续实施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和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启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新增3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5所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组织开展国家级和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调整认定工作。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优先建设重点专业、示范专业实训基地。启动建设3个区域性、开放式、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在市内大中型企业建设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施“1+15”三峡移民职业教育与培训基地建设计划。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规模,加强职教师资骨干队伍建设。普遍推行“特岗、特聘和特邀”,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市级以上重点中职学校推行教师能力标准。建立“国家培训基地+市级培训基地、高校+中职+企业”的立体培训网络。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和继续教育制度。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培训,促进教师更新观念。探索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表彰在教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领导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加强全市职成教干部队伍和中等职业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评选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校长,加大全市职成教战线管理干部培训工作力度。探索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管理干部“互派实践”制度,聘请一批规模企业中层干部到学校兼职,指导教育教学改革;选派一批中等职业学校领导干部到企业挂职,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强化对教材、大宗物品采购和工程招投标的监督,提高校务公开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五、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召开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实施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落实《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创建一批市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践基地。加强德育课教学研究,改革德育考核办法,及时总结和交流教学经验,促进德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认真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经典诵读、红歌传唱活动。举办首届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节和运动会。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建立中职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健康重庆”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强中职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体育教师配备,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六、健全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完善职业教育公共财政投入政策和技能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健全政府为主、多方投入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出台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依法督促中等职业学校举办者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用好“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30%”政策。建立中等职业教育担保融资平台,协调重庆教育担保公司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发展。
七、鼓励和规范民办中等职业教育
加强对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依法落实各项促进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做大做强民办中等职业教育。通过撤、并、建等多种形式,加大民办中职资源整合力度,建设一批上规模、有特色、质量高的优质民办中职学校。加强民办中职学校举办者与管理队伍建设,依法保障民办中职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督导机制,指导民办中职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民办中等职业教育风险预警机制,依法规范民办中职学校办学及招生行为。
八、推进三峡库区职业教育与培训试验区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三峡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规划纲要(2008-2012》和《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规划(2008-2012年)》,扎实推进三峡库区职业教育与培训试验区建设。积极争取教育部、国务院三峡办、重庆市政府、湖北省政府早日签订《共建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验区协议》。坚持“以人为本、开放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把三峡库区作为职业教育资源建设、改革创新的“试验田”,统筹库区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发展,实现库区职业教育与培训规划布局一体化、资源配置现代化、政策制度最优化、服务能力最大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共建协商机制,协调解决三峡库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大对巫山县开展试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探索试点推广机制。
九、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认真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惠制”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切实做好涉农专业学生免费工作。指导涪陵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和渝北区开展免费试点工作,力争全市实施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的区县达到10个以上,享受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20万人左右。
加强对资助工作的动态管理,定期开展综合评估,建立对违规违纪学校的退出制度。要及时纠正资助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严肃处理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切实保障受助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
十、加强社区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工作
加快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城乡劳动者的成人继续教育制度,构建覆盖县、乡、村的成人继续教育网络。实施职业教育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三进工程”。加强“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改善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办学条件。新建2个农民工培训集团和4个农民工培训基地。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移民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工程,积极支持和鼓励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
积极推进社区教育体系建设。创建一批市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县,召开重庆市社区教育经验交流现场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促进灵活开放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平台建设。开展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乡镇等各类学习型组织,加强社区教育的检查评估,强化对继续教育机构的规范管理。
十一、营造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完成教育部交办的《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课题研究。认真做好《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有关中等职业教育专题研究工作。配合市人大、市政协开展《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执法检查和调研活动。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督导机制,把中等职业教育督导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配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督促和指导区县政府把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年度通报制度。
深化职业教育行业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协调委员会的作用。调动行业企业参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密切行业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大力宣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重庆直辖12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主题词:中等职业教育 工作要点 通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09年3月12日印